拿到高品質的資料就可以開始使用了嗎?,當然不是,還有幾點要注意,不然你會怎麼死的都不知道
1.商品代號 / 交易所 / 交易所報價費用
2.交易時間(全時段 / 熱門時間)
3.商品時區
4.點值大小 / 保證金大小
5.換月規則
先從商品代號開始說起,美國期貨商品連續月已經內建交易代號,這也對我們比較方便(如下圖),如果你有不同的換月規則,也可以自己建立
而美國以外的商品你就必須自己建立「自訂期貨」及每個月份的商品代號,才能拼成一個自己要的連續月,以下是我已經建立好的
以上資料建立的十分辛苦,相信大部分都沒有錯誤,如果有錯誤,請一定要跟我說
(上篇文章中的雲端硬碟,除了可以下載完整的database檔案之外,也有單獨的商品可以下載,只要是 *.qmd 為副檔名的檔案,就是單一的期貨商品歷史資料,檔名應該看一看就知道它是什麼商品了,如果你對某幾個有興趣,也可以下載一兩個來匯入。)
商品代號知道了以後,就要來看看你要交易哪些商品,因為這會關係你未來要付的報價費用!
可能看到這裡有人會說,蛤,我做交易給他賺手續費,我還要付報價費用歐? 沒錯,一分錢一分貨,交易海外商品當然可以用免費的方式來做,但是你就必須忍受報價格不穩定、斷線或者是延遲報價、比別人慢一兩秒以上的報價,如果這些你能接受,那免費的報價就是你第一個選擇。
但是我是完全不能接受這件事情的,其實免費的絕對是最貴的,遇到一兩次的斷線,你付出的絕對比報價費用還高,可能一次就讓你損失掉一兩年以上的報價費用,我們不一定要一次用到最好的,但是至少往這個方向前進。
接著來說說國外的報價費用,通常是按照交易所來區分的,每一個交易所都有不同的費用,舉例美國來說,美國4個最熱門的交易所(CME,CBOT,COMX,NYNEX)以前的費用各是95塊美元,4個接起來就要台幣一萬多,還好後來出了一個組合(CME top of book bundle ),他只要10塊美金左右就可以看到四個交易所所有商品的報價(也只有level 1 報價,沒有其他的資訊);再來如果你要做其他的交易所,例如恆生指數在香港交易所,德國指數在歐交所,大阪小日經在日本的大阪交易所,印度指數和A50在新加坡交易所,澳洲指數在澳洲交易所,以上每一個交易所都是要分開收費的,所以你要做什麼商品也要先思考一下;當然,如果你什麼都要做,就沒有這些問題了
如果要我建議的話,可以先從美國的期貨商品開始下手(上面黑底的商品就是美國的商品),加一兩個亞洲的商品,例如恆生指數或者是大阪小日經,記住,以交易量大的商品為主,一天五萬口以下的商品都可以省略,除非你有特殊的偏好!
如果你已經進入開發的過程,歡迎有空跟我聊聊你的交易心得吧!
(以上圖片來源於網絡,均為轉載分享不作商用,版權屬於原作者或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