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月21日 星期一

量化外期課程開發祕辛(我應該是個超厲害的老師吧~~)

 在一開始決定要上課的時候,我就不斷地思考,到底要給學員什麼東西,到底在外期交易之中,什麼是重要的東西?又到底是什麼因素,讓很多作交易的人不敢跨足到外期商品? 而在我這幾年的開發經驗中,有沒有什麼可以讓大家有更多不一樣的觀念呢?
(圖中的三句話是取自於一部非常棒的電影印度電影,片名叫做「隔隔老師」,我覺得很值得一看)

綜合以上的問題,我覺得有了兩大觀念是非常值得讓大家在這堂課程中學到的,一個是團隊合作,一個是精簡邏輯

1.團隊合作:外期市場廣大,商品眾多,交易時間很長,加上許多學員可能不是專職交易者,目前都在原來的工作領域上,也有做台灣的商品,如何能用很少時間就能跨到外期的市場之中,可能真的是蠻有難度的;所以根據我的經驗,如果能有團隊合作的話,一定可以事半功倍,所以「團隊合作」就是我這次的授課重心之一;當然講起來很容易,但是要做到也真的要花不少巧思。

2.運用精簡邏輯開發策略:我相信回到交易的本質之中,我們可以用非常精簡的交易邏輯來開發策略,也就是說「邏輯最好能在一句話中講完」;我們往往看到很多人分享的東西,他都強調他的邏輯非常簡要,甚至有的程式碼只要兩三行(當然都蓋住不給我們看),很多人往往以為這種東西應該自己寫不出來;所以這堂課之中,我希望讓學員可以知道,原來別人都怎麼寫的,進而相信你自己做得到,可以落實在每個策略之中,可以開發出很精簡卻又賺錢的交易邏輯。一開始讓大家看到原來這麼精簡的程式碼就可以賺錢,後來經過一兩天的學習之後,原來是每一個人都做得到,所以才能在短短的兩天課程之中,就已經有好幾位同學交出不錯的策略,而且大部分都能符合「一句話就可以說完的精簡邏輯」

(這是課程中的策略範例之一,這策略有兩個邏輯,每個邏輯都是一句話可以講完,以下是他的回測報表。商品-輕原油)

所以課程內容,講義的編排,我自己也花了兩三個月的時間在思考每一個章節,也終於能讓學員在兩天課程之中就能做出不錯的交易策略,而且只有幾個小時之內就完成以下的結果,在大部分同學完全沒有做過輕原油這個商品,課程中就能運用我說的觀念進而交出這樣的成績,我的內心又是興奮又是欣慰~~
 (這是第二天上課學員交出的四隻策略,每個邏輯都是十分簡單。商品-輕原油)

在課後,我們也跟所有學員共同許下一個目標,希望在六個月之內我們可以完成我們共同開發的策略目標,希望到時候可以來辦一個慶功宴

最後,我想,我應該是個超厲害的老師吧,科科

只需要一點點勇氣,就可以讓生命轉彎......期待2019第二季「量化美指」課程能看到更多想前進外期的交易者~~


註明出處,歡迎轉載分享~~

「交易大漢堡」@Line帳號,歡迎拿出你的line加入我吧

--------------------------------------------

2019年1月16日 星期三

期貨名詞解釋

1.衍生性金融商品(Financial Derivatives):衍生性金融商品包括期貨、選擇權、利率交換和匯率交換等。如股價指數期貨是由股票現貨所衍生出的商品,其商品價值是依附在股票現貨上。
2.期貨契約(Futures Contract):指當事人約定,於未來特定時間,依特定價格及數量等交易條件買賣約定標的物,或於到期前或到期時結算差價之契約。
3.商品期貨(Commodity Futures):以商品或其關連指標為標的之期貨商品,如農產品期貨(玉米、小麥、牛、豬等)、金屬期貨(金、銀、銅等)、能源期貨(原油、汽油、煤油等)。
4.金融期貨(Financial Futures):包含利率、匯率與股價指數三大類商品。金融期貨是出現時間最晚但是卻是目前市場上最重要的期貨契約。金融期貨的起源最早布列敦森林協定後,放棄了固定匯率制度,使得匯率與利率波動加大,對於避險工具的需求孕育而生。CBOT在1975年推出的利率期貨合約-GNMA,之後並在1977年推出美國長期公債期貨合約。隨著匯率採取浮動制,使CME推出了外匯期貨。最後出現的是股價指數期貨。利率、匯率及指數三大類商品構成了金融期貨的世界。金融期貨推出至今,在金融市場上已扮演了愈來愈重要的角色。特別是在指數期貨與利率期貨商品方面,已成為市場價格的先行指標。
5.期貨交易所(Futures Exchange):提供期貨集中交易市場,開發期貨商品以供交易的機構。
6.期貨經紀商(Futures Commission Merchant/FCM):經主管機關核准成立,從事期貨交易之招攬或接受期貨契約之委託並收受保證金,負責期貨交易人與經紀商或期貨交易所之仲介商。
7.期貨營業員(Account Executive):從事期貨交易之招攬、執行客戶之期貨交易委託買賣。
8.期貨結算機構(Clearing House):為一獨立的公司組織,或交易所下的一個部門,負責期貨交易所期貨商品之結算服務,並確保買賣雙方履行交割結算義務之機構。
9.結算會員公司(Clearing Member):取得交易所結算會員資格之公司,負責幫非結算會員公司從事期貨結算工作。
10.逐日結算(Mark to Market):結算公司根據每一交易日期貨契約之結算價逐日結算,計算客戶保證金專戶存款餘額,以確實反映市價。期貨帳戶經結算後,如有盈餘則將款項撥入保證金專戶,如有虧損則自保證金專戶扣除。
11.現金結算(Cash Settlement):契約到期時,交易人以現金結算交易之盈虧,不須進行實務交割。
12.期貨自營商(Futures Proprietary Merchant):以自有資金於期貨市場自行從事期貨契約買賣者,主要分為專營及他業(證券商及金融機構)兼營。專營及證券商兼營者,得買賣經主管機關公告國內、外交易所之商品種類,銀行兼營者僅得買賣國內期貨契約。
13.芝加哥期貨交易所(Chicago Board of Trade,簡稱CBOT):美國芝加哥期貨交易所成立於1848年,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期貨和期權交易所。旗下有50種以上期貨和期權產品總計3600個項目和商品,芝加哥期貨交易所和三個其他交易所(芝加哥商業交易所、紐約商業交易所、紐約商品交易所)現在都是CME集團旗下子公司。
14.芝加哥商業交易所(Chicago Mercantile Exchange Group Inc., CME Group):美國第一家以營利為目的之公司制交易所,於2006年與芝加哥期貨交易所(CBOT)合併,成為全球最大之衍生性商品交易所。其三個月期歐洲美元期貨契約(Eurodollar Futures)為全球交易最活絡之利率期貨契約。
15.紐約商業交易所(The New York Mercantile Exchange,Inc.,簡稱NYMEX):現在的紐約商業交易所是由The New York Mercantile Exchange(NYMEX)和The Commodity Exchange,Inc(COMEX)於1994年合併組成,是全球最具規模的商品交易所。紐約商業交易所是美國第三大期貨交易所,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實物商品交易所。該交易所成立於 1872 年,坐落於曼哈頓市中心,提供以能源和金屬為主的期貨和期權交易,產生的價格是全球市場上的基準價格。
16.紐約期貨交易所(The New York Board of Trade,簡稱NYBOT):紐約期貨交易所成立於1998年,是由紐約棉花交易所(New York Cotton Exchange)和咖啡、糖、可可交易所(Coffee Sugar Cocoa Exchange)合併而來的。目前,紐約期貨交易所是世界上唯一一家交易棉花期貨和期權的交易所。
17.倫敦國際金融期貨交易所(London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Futures and Options Exchange,LIFFE):倫敦國際金融期貨交易所是歐洲第一家金融期貨交易所。它成立於1982年,1992年與倫敦期權交易市場合併,1996年收購倫敦商品交易所。該交易所買賣的產品包括貨幣、債券、短期利率、股票和商品的期貨和期權合約。1984年推出金融時報100種股票指數期貨(FT-SE100)。
18.歐洲期貨交易所(The Eurex Deutschland ,簡稱EUREX):歐洲期貨交易所的前身為德國期貨交易所(DTB)與瑞士期貨期權交易所(SOFFEX),1998年由DBAG和SWX 共同投資成立歐洲期貨交易所,總部設於瑞士蘇黎世。
19.澳洲雪梨期貨交易所(Sydney Futures Exchange,簡稱SFE):雪梨期货交易所是澳洲唯一一家期货交易所,也是亞太地區最大的利率期货交易所。
20.新加坡交易所(Singapore Exchange, SGX):1999年由新加坡證券交易所與新加坡國際金融交易所合併成立,為亞太首家集證券及金融衍生性商品交易於一體的公司股份制交易所,主要交易商品為摩根台指、日經225、富時中國A50指數期貨。
21.香港期貨交易所(Hong Kong Futures Exchange Limited,簡稱HKFE):香港期貨交易所的前身是1977年開始運營的香港商品交易所,起初經營原糖和棉花交易,1979年開始大豆交易,1986年5月恆生指數期貨合約開始交易,交易量迅速超過其它合約,成為香港期貨交易所的主要商品。
22.台灣期貨交易所(Taiwan Futures Exchange,簡稱Taifex):臺灣期貨交易所於1998年正式開業,並推出第一項期貨商品「臺股期貨」,之後陸續推出「電子期貨」、「金融期貨」與「小型臺指期貨」等股價指數期貨商品。
23.保證金(Margin):為了降低違約風險,期貨參與者所必須繳交的擔保品,做為履約的保證。早期的農產品遠期契約參與者必須面臨兩個風險,一是價格風險,另一個則是違約風險。即使價格波動對自己有利,對方卻有可能因損失過大而不願意或無力履約。期貨交易為了避免違約風險的發生,所有參與者,不論買方或賣方,在交易之初都必須繳交由交易所規定的金額,做為履約保證。除此之外每日進行損益結算,虧損過多者必須再繳存保證金以確定履約能力,無力承擔風險者必須強迫出場,以免屆時無法履約。這筆具抵押品性質的款項便是保證金。
24.原始保證金(Initial Margin):期貨商要求期貨交易人於下單委託買賣前,必須先存入期貨帳戶的交易保證金。原始保證金之收取金額,可能因市場行情變動而有所調整,通常介於契約價值的5%~15%。原始保證金的主要用意是在確保參與者的保證金足以應付第一天的價格波動及及他可能的因素,之後的變動便以維持保證金的制度處理。
25.維持保證金(Maintenance Margin):期貨交易人持有期貨部位所必須維持在帳戶中的保證金最低限額。期貨交易人保證金專戶存款餘額低於維持保證金額度時,期貨商即發出追繳保證金通知,要求期貨交易人補繳保證金差額至原始保證金的額度。
26.超額保證金(Excess Margin):保證金專戶存款餘額超過原始保證金部份之金額。
27.追繳保證金(Margin Call):當帳戶內保證金餘額低於維持保證金時,經紀商就會通知客戶補繳保證金,若客戶未於指定期限內補足保證金,經紀商便有權強制代為平倉,俗稱的砍倉。
28.結算價(Settlement Price):期貨交易收盤後,所訂定的結算價格,以便期貨商進行逐日結算。
29.交割月份(delivery month):指該期貨商品的到期月份。
30.第一通知日(First Notice Day):期貨契約的賣方對買方發出現貨交割通知的第一個日子,此通知日因期貨契約與交易所而異。
31.最後通知日(Last Notice day):期貨契約到期前,賣方對買方最後發出現貨交割通知的日期。
32.最後交易日(Last Trading Day):期貨契約可供交易的最後一個交易日。
33.實物交割(Physical Delivery):契約到期後買賣雙方必須進行標的物交割,買方交付交割價款、賣方交付標的物的交割方式,商品期貨交易一般採用實物交割的方式。
34.現金交割(Cash Delivery):交易人於最後結算日依最後結算價之差額,以淨額進行現金之交付或收受的交割方式,這種交割方式主要用於金融期貨等期貨標的物無法進行實物交割的期貨合約,如股票指數期貨合約等。
35.口(Lot):計算期貨合約的單位,一口表示一張期貨合約。
36.最小升降單位(Tick):期貨契約價格的最小變動單位。
37.部位(Position):留置在帳戶中未平倉的期貨契約。
38.未平倉合約(Open Interest):期貨交易收盤後未平倉的期貨契約。
39.平倉(Cover/Offset):賣出以沖銷先前買進的部位。或以等量但相反買賣方向沖銷原有的契約稱之為平倉。
40.轉倉(Switch):將留倉的期貨部位同時以一買一賣或一賣一買的方式使近月合約轉為遠月合約繼續持有。
41.當日委託(Day Order):一般委託單若未特別指定有效期間,所有委託單均被視為下單當日收盤前有效之當日委託單,收盤後若仍未成交則自動失效。
42.當日沖銷(Day Trade):當日建立新的部位,做買進或賣出期貨契約,於當日收盤前反向沖銷持有部位之交易方式。並於當日沖銷持有部位結算差價。
43.搶帽客(Scalper):極短線的投機交易者,其持有時間很短,通常只有幾分鐘就完成買進及賣出的操作。
44.買進報價(Bid Price):交易市場上,買方掛單委託買進的價格。
45.賣出報價(Ask Price or Offer Price):交易市場上,賣方掛單委託賣出的價格。
46.市價單(Market Order):期貨單是採價格優先、時間優先的順序撮合成交。市價單不指定成交價格,而是依當時市場成交順位最優先的價格成交之委託單。
47.限價單(Limit Order):以指定成交價格或優於指定之價格成交之委託單。
48.觸及市價單(Market if Touched Order):當市場價格達到委託單所指定的價位後,轉為市價單委託成交的委託指令。
49.停損單(Stop Order):當市場價格達到委託人指定之價位時,此委託單便立即變成市價委託單,一般通常於平倉時使用,以減少損失,亦可用於建立新的部位。停損買單之價格必須設在當時市場價格之上,停損賣單之價格必須設在當時市場價格之下。
50.限價停損單(Stop Limit Order):當市場價格達到委託人指定之價位時,此委託單便立即變成限價委託單,因為是限價單,所以有無法成交之可能。限價停損買單之價格必須設在當時市場價格之上,限價停損賣單之價格必須設在當時市場價格之下。
51.當日有效單(Rest of Day order或Day Order):所下委託單限當日有效之委託方式。
52.立即成交否則取消單(Immediate or Cancel,IOC):所下委託單必須馬上成交,否則即行取消之委託方式。
53.全部成交否則取消單(Fill or Kill,FOK):所下委託單必須全數成交,否則立即取消之委託方式。
54.現貨市場(Spot/Cash Market):現貨市場是指股票或金融商品於交易後,在極短的時間內(一到二個營業日)履行交割義務的市場。
55.基差(Basis):現貨價格與期貨價格兩者間的差價(即基差=期貨價格-現貨價格)。
56.正價差:期貨價格高於現貨價格。若期貨價減現貨價所得到的差距大於零,則為正價差。一般而言,期貨通常為現貨走勢的領先指標,市場呈現多頭氣氛時,期貨會領先股市往上走,並使期貨與現貨間的正價差加大;市場呈現空頭氣氛時,期貨會領先現貨往下走使得期貨與現貨間的正價差縮小,甚至變成逆價差。投資人可藉由期貨走勢來了解市場的多空氣氛,以預判未來大盤走勢。
57.逆價差:期貨商品價格低於現貨市場。若期貨價減現貨價所得到的差距小於零,則為逆價差。一般而言,期貨通常為現貨走勢的領先指標,市場呈現多頭氣氛時,期貨會領先股市往上走,並使期貨與現貨間的正價差加大;市場呈現空頭氣氛時,期貨會領先現貨往下走使得期貨與現貨間的正價差縮小,甚至變成逆價差。投資人可藉由期貨走勢來了解市場的多空氣氛,以預判未來大盤走勢。
58.期貨現貨間價差(Arbitrage):期貨、現貨間除了反映持有成本外的價差。期貨與現貨間的基差理論上應該完全反映持有成本,否則便會產生套利空間。但是基差主要是受到市場氣氛影響,而非持有成本,在這樣情形下便產生了套利空間。以摩根台指為例,2000年7月份合約都維持逆向市場的狀況,當指數位於376點時期指約在374點,產生了二大點的逆價差,這時如果買進7月合約,融券賣出幾檔重要成份股,便能賺取中間的逆價差的利潤。目前外資在期貨、現貨間的搭配相當靈活。
59.價差交易(Spreading):同時買進與賣出某一相同商品但是不同月份的期貨契約,或同時買進與賣出雖是不同商品但彼此有相關性之期貨契約以獲取利潤的交易。
60.月份間價差(Intramarket Spread):同一商品同一交易所但是不同交易月份間的價差交易。同一商品、同一交易所但是不同月份間的契約是價差交易相當重要的一環。之所以產生這樣的套利空間,主有原因有兩個,一個是許多商品有季節性走勢,使得月份間的價格差距不一定反映持有成本,因而產生套利空間。另一個原因是遠近月份合約對價格波動不一,遠月份價格通常波動較大,這種波動不一的情形也會產生套利空間。舉例來說,玉米由於收成月份在12月,因此會產生7月份價格低,12月份價格高的現象。所以玉米期貨中一個很著名價差交易便是7月與12月間合約的交易,操作方向則視當年度預期收成狀況而定。指數期貨契約也會因市場狀況不同,使遠近月份間的價差出現變化。
61.市場間價差(Intermarket Spread):同一商品同一交易時間但是不同交易所之間價差交易。同一種標的常在不同期交所進行交易,有的規格不一,有的規格相同。以日經225指數期貨為例,在芝加哥、新加坡及大阪交易所都有合約上市。新加坡及大阪交易所合約除了每一點的價值不同外,契約規格幾乎是一模一樣。同一標的在不同交易所之間的價格照理應一樣,否則便會產生無風險套利空間。(註:新加坡與芝加哥交易所之日經225指數期貨交易時間不同)
62.商品間價差(Intercommodity Spread):是指不同標的物的兩個期貨商品,同時一買一賣的一種價差交易方式。例如擠壓式價差交易(Crush Spread),為買進原料(黃豆)期貨,同時賣出加工商品(黃豆油、黃豆粉)期貨的一種價差交易方式。裂解價差交易(Crack Spread),一方面買入原油期貨合約,同時賣出汽油期貨合約的一種價差交易方式。
63.套利(Arbitrage):買入一個期貨契約同時又賣出另外一個期貨契約,以獲取兩個契約間的差價為目的一種交易策略。
64.避險(Hedging):現貨市場部位之持有者或需求者,利用期貨市場的同一商品或同等級商品,買進或賣出相同數量的期貨商品,消除現貨市場價格波動對持有者或需求者不利的影響。
65.多頭市場(Bull Market):價格走高的市場。
66.空頭市場(Bear Market):價格走跌的市場。
67.市場風險(Market Risk):指利率、匯率、有價證券及大宗商品等價格變動,對金融市場工具市價的影響,所產生損失的風險。
68.系統性風險(Systematic Risk):一般來說投資風險包含系統性和非系統性風險兩部分。系統性風險通常是由整體政治、經濟、社會等環境因素造成,市場每一家公司或股票都受其影響,故此類風險無法藉由分散投資來降低或消除,但可藉由買賣期貨來避險。
69.非系統性風險(Non-Systematic Risk):非系統風險是指個別證券或公司的特有風險,通常受到公司經營管理、財務或意外狀況(如火災,竊案等)影響。非系統性風險可藉由分散投資來降低或消除,為可分散的風險。
70.流動性風險(Liquidity Risk):指無法以合理價格下執行交易,或無法滿足資金的流動性需求,所造成損失的風險。
71.快市(Fast Market):由於在期貨交易時,可能因突發性的因素造成大量的買單或賣單在極短的時間內進入交易所,致使交易所內的成交量突然大幅增加,而容易造成延緩回報、不易投單、無法將原先買賣委託取消、或成交價格與原先所設價位差距較大等狀況。當上述情況發生時,就被稱之為快市。
72.造市者(Market Maker):造市者具有詢價及報價的義務,其主要功能在於提昇交易市場的價格密接性、連續性、穩定性、及市場流動性,並協助市場促成交易。
73.人工盤﹕指在交易所場內以常規方式進行交易。
74.電子盤﹕除了人工盤時段之外﹐利用電子交易系統進行交易。
75.期貨沖銷損益:期貨買賣沖銷所產生之損益。
76.期貨未沖銷損益:期貨未平倉部位之預估損益。
77.可用餘額:可供下單或可提領的保證金餘額。
78.帳戶權益數:含未平倉部位之期貨帳務權益(本日餘額+期貨未沖銷損益)。
79.清算權益數:帳戶含所有留倉部位以市值評估損益後之帳戶淨值(帳戶淨值)。
80.權益維持率:帳戶權益數佔所有部位足額原始保證金之比例(帳戶權益數/足額原始保證金)。
81.清算維持率:清算權益數佔所有部位足額原始保證金之比例(清算權益數/足額原始保證金)。
82.逐日結算(Mark to Market):結算公司根據每一交易日期貨契約之結算價逐日結算,計算客戶保證金專戶存款餘額,以確實反映市價。期貨帳戶經結算後,如有盈餘則將款項撥入保證金專戶,如有虧損則自保證金專戶扣除。
83.手續費(Commission):是期貨經紀商替客戶執行期貨交易時所收取的費用。期貨經紀商會依對客戶提供服務之多寡、交易之性質及客戶交易量之大小,而收取不同額度之手續費。

84.買賣報告書(Purchase & Sale Statement):客戶完成交易後,由期貨商印製並寄發或轉交給客戶的期貨交易明細表。 
資料來源:參考網路資料整理編纂

國外期貨商品介紹(一):股價指數期貨

期貨商品種類眾多,目前台灣一般投資人比較熟悉的商品主要為台灣期貨交易所推出的台股期貨、電子期貨和金融期貨,以及新加坡交易所的摩根台指期貨,然而在國外的期貨市場上,類似的股價指數期貨只是市場上的冰山一角,其他還有許多類別的期貨商品,主要可以分類為:股價指數期貨、利率期貨、外匯期貨(前三種均為金融期貨)以及商品期貨。其中商品期貨的部分,包含了能源期貨、金屬期貨、農產品期貨及軟性商品期貨。

任何一項商品的價格都決定於該商品的供需狀況,當供應吃緊的時候,價格自然上升,需求疲弱時,價格就下跌,因此,影響該商品供需面的因素非常重要,以黃金期貨為例:美元利率上揚減少黃金需求,通貨膨脹以及國際情勢的不穩定又會刺激其需求量,在供給部分,黃金產量通常變化不大,但政府的拋售可能造成供給過剩的情形;以黃豆期貨為例:產地的天氣變化將影響收成量,另外,由於黃豆粉可作為家禽飼料,發生禽流感就可能衝擊到需求面等。

由於各種商品的特性不同,影響其價格走勢的因素也有不同,相較於國內市場,國外期貨市場較注重數據和報告的公佈,各商品的相關數據往往是市場作為基本面判斷的參考,例如:原油有每週公佈的能源庫存報告、農產品有供需月報以及出口報告、咖啡有下一年度的產量和需求預估報告,這些數據有時對行情造成即時而短暫的影響,有時行情對數據的反應則是較為緩慢而長遠的。此外,還應密切注意重要機構的相關政策以及談話,大家比較熟悉的就是各國央行的貨幣政策、美國聯準會官員對經濟的看法、OPEC(石油輸出國家組織)產量配額調整等。

對於行情的預測,各項經濟數據都有其代表的意義以及預期效果,是總體經濟的相關指標,對股市走勢、匯率、利率都有直接或間接的影響。以下就常見的經濟數據做一說明:

1、失業率:失業率上升,表示經濟景氣轉弱,若持續攀高,FED可能採放鬆銀根的方式來刺激經濟成長,例如調降相關利率,但此舉可能造成匯率貶值。

2、零售指數:判斷個人消費支出的可能變化,該指數下降表個人消費減少,亦即經濟活動降低,如同失業率一般,FED可能採降低利率方式因應。

3、生產者物價指數(PPI):衡量各種商品在不同生產階段的價格變化狀況。PPI為測試通貨膨脹的參考依據,而通貨膨脹又與FED的貨幣政策息息相關。

4、工業生產指數:為全國各工廠、礦場與公用電力設施的總生產,是由FED負責蒐集資料。此數據上升,代表景氣的好轉。

5、國民生產毛額(GNP):GNP是所有經濟指標中相當重要的一項,只的是一國的國民在一定時間內所生產出來,供最終用途的物品與勞務之市場價值。名目GNP 代表該數字不做何調整,名目GNP的成長代表實質GNP的成長加上通貨膨脹的增加。

6、消費者物價指數(CPI):主要顯示都市消費者支付商品或勞務價格的變化。與PPI差異在於,PPI代表商品價格,CPI則包含了商品及服務業的價格,例如大眾運輸、金如保險、醫學衛生,以及其他的服務業等等,其中服務業約占CPI的50%。當CPI持續的上漲,通貨膨脹的可能性也會持續增加。

7、耐久財訂單:耐久財訂單多寡代表未來一個月內,製造商生產情形的好壞。此訂單數據有兩個缺點:一週後後常有很大的修正資料公佈;也容易因特定的大筆訂單造成數據的大幅波動。

8、預算赤字:美國財政部每月會公佈上個月的聯邦預算執行的情形及預算赤字,說明聯邦政府上個月的總收入與總支出,若入不敷出即造成預算赤字。主要用途在使外界能了解政府對預算的執行,並預測短期內政府是否需要發行債券或國庫券以彌補赤字。而市場上則盯住實際公佈與預估的差異,若一旦有巨幅變動,會直接反應在股匯市等市場上。

9、領先指標群:領先指標群涵蓋政體經濟體系的大部分,包含就業狀況、消費支出、貿易、投資、存貨、價格變動、公司利潤、貨幣供給與商業信用等,可以用來測試整體經濟的轉換情形,並預測未來經濟走向。

(一) 股價指數期貨
股價指數期貨是以股票價格指數做為標的物的期貨契約,如台灣的台股指數期貨、美國的道瓊股價指數期貨、日本的日經 225 指數期貨、英國的倫敦金融時報指數期貨,均是以當地上市股票價格計算出的指數做為標的物,與其他期貨契約最大的不同是,股價指數期貨的標的物可說是指數中所有的成份股票,難以進行實物交割,因此股價指數期貨均以現金結算。
利用股價指數期貨契約,投資人可在看好整體經濟發展時買進股價指數期貨契約,相當於同時投資多種股票,降低個別股票所帶來的風險,並省去挑選股票的麻煩,而看空行情時,也不受限於放空股票的限制,可直接賣出股價指數期貨契約。此外,股價指數期貨還可作為避險的工具,當投資人手上抱有股票,認為行情短線偏空,卻又不想出脫持股,即可賣出股價指數期貨彌補現貨部位可能遭受的損失。

以同一股票市場為基礎的股價指數由於挑選的股票與計算的加權方式不同,其價格變動也就不盡相同,對於市場上不同影響因素也就有不同的敏感度,例如道瓊指數期貨和 NASDAQ 100 指數期貨同為美股市場重要指數期貨,但一般來說,以科技類股為主的 NASDAQ 100 指數期貨往往就對利率政策的變動反應更為明顯,走勢的波動也較大,因此在操作不同的指數期貨時應了解其特性,才能更準確地掌握行情。

由於股價指數期貨是由多檔股票價格為基礎計算出的數值,影響指數期貨走勢的因素廣泛,包括影響大環境的當地政局穩定度、政府的經濟政策、貿易收支狀況、物價指數、利率水準、匯率變動,以及影響個股的產業前景、企業獲利或是併購消息等,雖然個股的表現在眾多因素影響下而有所不同,但市場的焦點傾向於集中在重要的權值股或高價股,因此有時某個重要個股的變動會帶動大盤整體走勢,成為領先指標。

1.美國指數期貨商品
  1. S&P 500指數期貨(SP):
S&P 500股價指數乃是由美國McGraw Hill公司,自紐約證交所、美國證交所及上櫃等股票中選出500支,經由股本加權後所得到之指數,市場總值佔紐約證交所交易總額的八成左右。其中包含有400家工業類股、40家公用事業股、40家金融類股及20家運輸類股,涵蓋面相當廣,是一個相當具有代表性的指數。
現行交易的S&P500指數期貨是以S&P500指數為標的物的合約,是由芝加哥商業交易所(CME)推出的期貨商品,為美國最受投資人認可的股價指數期貨商品之一,但由於契約總額的額度過高限制了一般投資人的參與意願。因此於1998年9月9日,CME交易所便推出一個相關性非常高的迷你S&P500指數期貨,使其普遍性更為廣泛。迷你S&P500期貨仍是以S&P500指數為標的物,但契約價值是其原本的五分之一,且其交易方式以電子交易為主,迷你S&P500指數期貨為目前交易量最大的指數期貨商品之一。
  1. 那斯達克100指數期貨(ND):
那斯達克100指數是由那斯達克掛牌上市的五千多檔股票中,挑選100大非金融的股票所構成,所以指數會略低於我們常見的那斯達克綜合指數。包含電腦69%、工業19%、通訊8%、生技3%、運輸1%。
雖然在那斯達克中,僅有約21%可列屬於”科技股”,但隨著高科技股股價的不斷飆升,其所佔權值與成交量所佔比例也跟著不斷放大,21%的科技股即佔那斯達克八成以上之權值,造成那斯達克100指數與那斯達克綜合指數存在著94%的正相關,那斯達克也幾乎成為高科技的代名詞。現行交易的那斯達克100指數期貨是以該指數為標的,由CME交易所推出的期貨商品。
  1. 道瓊工業指數期貨(DJ):
道瓊工業指數是由紐約證券交易所中篩選30檔大型的藍籌股所組成,這30檔股票佔美國股票市場總值的2成,成分股幾乎都是歷史悠久,獲利穩健的大型企業,在產業中具有極大的影響力和代表性,這也是道瓊工業指數至今仍受市場重視的原因。現行交易的道瓊工業指數期貨是以該指數為標的,由CBOT交易所推出的期貨商品。
S&P 500指數期貨、那斯達克100指數、道瓊工業指數期貨的交易月份為3、6、9、12等季月,最後交易日為該季月份的第三個星期五的前一個營業日,並於次日美國股市開盤後,交易所會另公佈特別開盤價做為最後結算價,未平倉的部位依此最後結算價做現金結算。

2.歐洲指數期貨商品
(1)倫敦金融時報指數期貨(FFI):
FTSE100指數由世界級的指數計算金融機構FTSE(富時指數有限公司)所編製,自1984年起,特別挑選在倫敦證券交易所交易的100種股票,其成分股涵蓋歐陸9個主要國家,以英國企業為主,其他國家包括德國、法國、義大利、芬蘭、瑞士、瑞典、荷蘭及西班牙。該指數是英國經濟的晴雨表,也是歐洲最重要的股票指數之一。FTSE100指數和法國的CAC-40指數,德國的法蘭克福指數並稱為歐洲三大股票指數。現行交易的FTSE100指數期貨是以該指數為標的,由倫敦國際金融期貨交易所( LIFFE )交易所推出的期貨商品,交易月份為3、6、9、12等季月,最後交易日為交割月份的第三個星期五。

(2)CAC-40指數期貨(FCE):
CAC-40指數是由40檔法國股票構成。由巴黎證券交易所 (PSE) 以其前40大上市公司的股價來編製,反應法國證券市場的價格波動,現行交易的CAC-40指數期貨是NYSE-Liffe交易所推出的股價指數期貨合約,交易月份為3個連續月份及3,6,9,12月4個季月合約的前2個,最後交易日為交割月份的第三個星期五。

(3)德國DAX指數期貨(DAX):
德國DAX指數是德國重要的股票指數。由德意志交易所集團(Deutsche Börse Group)推出的一個藍籌股指數。該指數中包含有30家主要的德國公司。DAX指數是全歐洲與英國倫敦金融時報100指數齊名的重要證券指數,也是世界證券市場中的重要指數之一。DAX30指數期貨合約在歐洲期貨交易所(EUREX)掛牌交易,交易月份為3、6、9、12等季月,最後交易日為交割月份的第三個星期五。

(3)歐盟藍籌50指數期貨(ESX):
歐盟藍籌50指數是由STOXX公司開發,挑選歐洲50家藍籌股票計算出的指數,以金融、能源、汽車三大產業為主,歐盟藍籌50指數期貨的交易非常活絡,是歐洲期貨交易所最成功的產品之一,其交易月份為3、6、9、12等季月,最後交易日為交割月份的第三個星期五。

3.新加坡指數期貨商品
(1)摩根台指期貨(TW):
摩根台指是由摩根史坦利(Morgan Stanley)於其他交易所發行的台指期貨指數,係依台灣證券交易所所上市交易的股票中,篩選約105檔左右的權值股作為編制依據,約含台灣股票市值的7成,與加權指數的相關性高達95%以上的正相關。每季摩根史坦利亦會對其成分股做一調整,
剔除當時不具代表性的個股,或納入當時權重較高且具高度流通性的個股,故其成分股數目並非一成不變,也因此而與加權指數保持高度的正相關,是台股的投資人極具參考性的股價指數,其交易月份為最近2個月份及3,6,9,12月,最後交易日為合約月份的倒數第二個交易日。

(2)日經225指數期貨(SSI):
日經225指數是於東證一部交易股票中,挑選出市場流通性最高的225檔股票為標的,經由「修正式算數平均數」所計算出來的股價指數。由於日本為全球第二大的證券市場,加上日本在亞洲、甚至全球難以撼動的經濟地位,亦使SGX的日經225指數在1986年推出之後迅速竄起,成為交易所的明星商品。另一項特點是,SGX的日經期貨可與大阪交易所的日經指數期貨進行套利交易甚至對沖,提高了投機客以及國外專業法人客戶的興趣,相對助長了日經指數交易的熱絡,其交易月份為3、6、9、12等季月,最後交易日為合約月份第二個星期五之前一日。

(3)富時中國A50指數期貨(CN):
富時中國A50指數是由新華富時指數公司(FTSE Xinhua Index Ltd.)所編製,以2003年7月21日當天收盤資料為基期,於2004年1月正式對外公開發佈。富時中國A50指數編製的目的在於作為投資中國A股市場的基準指數,A股是指在上海或深圳證券交易所上市的中資企業的股票,僅供中國公民以及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QFII)買賣。
富時中國A50指數是選擇包含上海與深圳兩市場A股中前50大市值的公司編制而成的指數,近年來國人投資中國A股的管道已逐步開通,不過國內能直接有效投資於中國A股的商品仍然有限,但透過國內合法專業期貨商就可直接交易富時A50股指期貨,由上可知,直接參與富時中國A50指數期貨具有以下優勢:
Ⅰ.與中國A股相關性高並具高度替代性:由於成分股組成與中國A股高度相關,就算是與目
前尚未開放國人交易的中國滬深300期指亦有著高度替代性。
Ⅱ.多空皆可且交易成本較低:多空皆宜,採用美元計價不受人民幣開放與否影響,並可降低
投資人匯兌風險,僅需支付相對少量比例的保證金即可交易,可節省交易ETF高額的交易
成本、稅金與保管費等。
Ⅲ.交易時間長且避險投機皆宜:電子盤長達16小時的交易時段,透過電子交易,可迅速反映
A股多空,對持有現貨的投資人而言,提供了優質的避險平台。
富時中國A50指數期貨之交易月份為最近2個月份及3,6,9,12月,最後交易日為合約月份的倒數第二個交易日。

4.香港指數期貨商品
(1)恆生指數期貨(HSI):
恆生指數是香港藍籌股價變化的重要指標,由於香港是亞洲重要的金融中心許多外國投資機構在香港都設有據點,就近投資亞洲股債市,加上中國大陸的經濟快速發展,不少中國大陸的大型企業選擇到香港掛牌籌資等因素,使得香港的恆生指數表現受到東、西方投資人的關切。
恆生指數是以加權資本市值法計算,該指數共有33檔成份股,分別屬於 工商、金融、地產及公用事業四個分類指數,其總市值佔香港交易所上市總市值之70%。香港期貨交易所於1986年5月推出恆生指數期貨合約,其交易月份為最近2個月份及之後的兩個季月,最後交易日為合約月份倒數第二個交易日。

5.日本指數期貨商品
(1)   大阪日經225指數期貨(JNI):
日經225平均股價指數是代表日本股票市場的股價指數,由日本經濟新聞社每日公佈數據(基期為1947年=225),日經平均股價指數在東証一部上市股票中,以成交量最活躍、市場流通性最高的225支股票的股價為基礎,以修正式算術平均計算出來的。雖然日經225指數選取的股票只占東京証券交易所第一類股中20%的股數,但卻代表第一類股中近60%的交易量,以及近50%的總市值。
1988年9月大阪證券交易所與東京證券交易所聯合推出股票指數期貨,1990年成交金額一度成為全球第一,大阪日經225指數期貨之合約月份為3月、6月、9月、12月之中,最近的5個季月份,最後交易日為合約月份的第二個星期四。

(2)大阪小日經225指數期貨(JNM):

小日經225指數期貨於2006年7月18日上市。在迷你日經225指數期貨規格方面,交易所為大阪證券交易所(OSE),最小跳動點為5點,價值500日圓,保證金大小為日經225股價指數10分之1,合約月份為3月、6月、9月、12月之中,最近的2個季月份,最後交易日為合約月份的第二個星期四 
資料來源:參考網站整理編纂

國外期貨商品介紹(二):利率期貨




* 利率期貨是以和利率相關的存款或固定收益證券為交易標的的期貨契約,為規避利率波動風險的重要工具,也是期貨市場上成交量最大的商品。利率期貨可以到期期限一年作為分界,分為短期利率和長期利率期貨,短期利率期貨以芝加哥商業交易所(CME) 的3個月期的美國短期國庫券期貨和3個月期的歐洲美元定期存款期貨最具代表,長期利率期貨則以芝加哥期貨交易所(CBOT)的10年期美國中期國庫券期貨和美國長期國庫券期貨交易最為熱絡。

* 利率的走向主要受到央行的貨幣政策影響,而央行的政策又視整體的經濟成長狀況、物價水準、房屋市場景氣而定,例如:當房屋市場過熱、物價上漲過快時,央行便可能採取升息的手段抑制通貨膨脹,當經濟陷入衰退時,央行將可能降息以刺激企業的投資。

* 由於利率的波動會使負債的支出或資產的利息增加或減少,債券的價格也會隨之波動,當利率上揚時,債券價格下跌,相反地,利率下滑時,債券價格上漲,對於債券的持有人、金融機構以及企業帶來風險,為了降低或規避利率風險,利率期貨也就應運而生。

* 最早的利率期貨是由 CBOT 於1975 年所推出的國民抵押協會的抵押存款證(GNMA),但其交割物單一,且流動性差,後來推出的長期國庫券期貨改善了這樣的缺點,交割日和交割物都更為彈性,有 10 種以上不同到期日和不同票面利息的公債可作為交割物,交割日期則長達1個月,使其交易量以驚人的速度成長。

* 目前短期利率期貨契約報價方式是以 100 減去利率得出,例如歐洲美元期貨的報價是以 100 減三個月期的倫敦銀行間拆款利率(Libor)得出,假設利率為 3.00%,期貨的報價就為 97.00,因此報價都在 100 以下。所謂歐洲美元指的是存於美國境外銀行的美元存款,由於歐洲美元存款不可轉讓,因此歐洲美元期貨契約是以現金交割的方式結算,這種結算方式成功地帶動了該契約的發展。

* 利率期貨的走勢除了受到利率波動的左右,政府發行公債時,市場的買氣也會影響到公債的價格,當公債標售結果不佳時,債券價格自然走低。各國政府亦常藉由利率的調整,以控制通貨的波動,進而影響國內的經濟成長率。例如1974年的能源危機,造成全球嚴重的通貨膨脹,各國利率因而大幅上揚,利率的風險亦因此大幅增加。而利率期貨同時為法人機構規避利率波動的風險外,也是政府是否調整利率的風向球。因此在國外,金融機構相當倚重利率期貨,成交量始終居高不下,在全球前十大期貨交易合約中,有七項商品屬於利率期貨;而在全球衍生性商品當中,利率期貨與選擇權占有近三成交易量。

 1.芝加哥商品交易所(CME)利率期貨商品:
CME主要是交易短期利率期貨,有兩個常見的利率商品,為期13週的美國國庫券(T_Bill)以及3個月期的歐洲美元期貨(EuroDollar)。這兩種商品都是以面額100萬美元為合約單位,並以指數的形式呈現,每一檔為上下0.01﹪,報價為100﹪減去該商品的殖利率(360天為基礎之年利率)。當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FED)有利率上的改變,都會引起相關商品的波動。

3個月期的歐洲美元期貨(EuroDollar)是指存放在美國境外的美元存款,主要是存放在歐洲銀行,又以英國倫敦為主。倫敦金融市場是採銀行間拆款利率LIBOR(London Interbank Offered Rate)作為3個月歐洲美元的存款利息。可交易合約長達10年,其間每個季月都是可交易的合約,是交易量最大的短期利率商品。

T_Bill之交易月份為3、6、9、12等季月,最後交易日為合約月份第三個星期三該週91天期U.S. T-Bill拍賣日(通常為該星期三之前二個營業日)。

EuroDollar之交易月份為3、6、9、12等季月,最後交易日為合約月份第三個星期三之前二個倫敦銀行營業日(通常為該星期三之前二個營業日)。

2.芝加哥期貨交易所(CBOT)利率期貨商品:
CBOT是債券類的重要交易所,有30年長期美國國庫債(U.S. Treasury Bond,T_Bond),10年、5年及2年的中期美國國庫票(U.S.Treasury Note,T_Note)..等。

30年債券的面額為10萬美元,票面利率6﹪,距離到期日至少10年;10年債券的面額為10萬美元,票面利率6﹪,距離到期日6.5至10年;5年債券的面額為10萬美元,票面利率6﹪,距離到期日4年2個月到5年3個月;2年債的面額則為20萬美元,票面利率6﹪距離到期日1年9個月到2年。

此類固定收益證券由於可以定期收取利息,又可規避利率下跌風險,加上是由政府發行,不易有違約之風險,所以是銀行間常見的投資商品。
政府常以利率來調整貨幣供給,進一步影響經濟的發展,例如:通貨膨脹、經濟成長率..等等,都可藉由利率的改變來調整其速度,以緩和腳步。特別是經濟表現不佳時,債券更是資金的避風港,藉由穩定的利息收入來獲取固定報酬,與股市的資金形成明顯的排擠效應。
美國長期政府債券(US)與十年美國中期債券(TY)之交易月份為3、6、9、12等季月,最後交易日為合約月份最後營業日之前七個營業日。
五年美國中期債券(FV)與二年美國中期債券(TU)之交易月份為3、6、9、12等季月,最後交易日為合約月份最後營業日。 
資料來源:網路資料整理編纂

國外商品期貨(三):外匯期貨

外匯期貨是以匯率做為標的物的期貨契約。外匯市場是交易量最為龐大的金融市場,交易的範圍擴及全球,而交易時間幾乎是 24 小時不間斷,當美洲市場收盤後,亞洲市場隨之而起,接著歐洲市場也開始了一天的交易,跨國企業、銀行以及進出口廠商均利用外匯期貨來規避匯率波動的風險。目前外匯期貨市場以美國的芝加哥商業交易所(CME)為主,其中以歐元、日圓、英鎊、瑞朗、加幣和澳幣期貨交易最為熱絡,均以各國的貨幣相對於美元報價,例如歐元期貨的報價單位是 1 歐元兌多少美元。

遠期外匯是最早用來規避匯率風險的衍生性商品工具,但都在店頭市場(OTC)交易,缺乏公開交易的市場,對於交割契約大小、日期等都沒有標準的格式,僅能滿足少數特定人士的需求。二次大戰後,美國成為相對最為穩定的經濟大國,布列敦森林(Bretton Woods)經濟協議成立後,各國先與美元作直接匯兌換算,釘住美元,美元堅守1 ounce黃金為35美元的官價,再與黃金間接換算,美元等同黃金的貨幣系統。因美國一直維持其經濟繁榮,黃金儲備穩定,各國與美元匯率變動幅度不大,各國相安無事多年。然而,世界其他各國從戰後逐漸站起,貨幣政策出現不同,經濟情況產生強弱差距,特別如日本、德國恢復經濟實力後,布列敦森林協議的僵化,單一性已經出現問題。1971年的前7個月,美國的黃金儲備流失近三分之一,促使尼克森總統宣佈停止以官價兌換黃金,將美元與黃金脫勾,至1973年美國繼1971年再次發生美元危機,美元貶值了10﹪,布列敦森林協議正式瓦解,各國匯率開始依據市場作浮動調整。

芝加哥商業交易所(CME)隨即於1972年推出英鎊、加幣、馬克、瑞士法郎及日幣等五種外匯期貨,滿足外匯避險的需求,亦是第一個在交易所交易的金融期貨商品。外匯期貨的出現,有助於提供有外匯交易需求的廠商規避匯率的風險,相對對商品價格的穩定也有相當的幫助。

藉由交易所的擔保,以及固定的合約規格,以保證金交易的方式,提供避險、套利及投機等的需求,讓外匯期貨的交易日趨熱絡,已為相當重要的期貨商品。以市場的交易量而言,每年外匯期貨的交易金額約為遠期外匯交易金額的26倍,可見外匯期貨的熱絡程度。
為滿足避險的需求,即時反應世界各地的最新情勢,除了早期交易所內的人工交易之外,外匯交易的電子盤交易亦已延長到每日23小時,加上現貨轉期貨的EFP交易,幾乎一天24小時都能提供外匯的即時交易,讓世界各個角落發生的任何事情,都能立刻反映到外匯價格之上,提供無時差的服務。
  1. 歐元期貨(EC)
歐盟的歷史可以推到1951年的巴黎公約(Treaty of Paris),當時由法、德、義、荷、比、盧六國合意設立歐洲煤鋼共同體(European Coal and Steel Community,ECSC)開始。一路走來,至1992年,簽訂歐洲聯盟條約(Treaty on European Union,又稱馬斯垂克條約(Maastricht Treaty),歐洲經濟共同體(European Economic Community)改稱為歐洲共同體(European Community),逐步推動商品、勞務、人員、資金自由流動。對統一貨幣作成重大決定,包括實施時程、五大經濟條件標準,確立了明確的時間表及其實施步驟。1998年,決定入會國家的資格,固定匯率,並且同意保持其經濟符合馬斯垂克條約的五大經濟條件標準。1999年,歐洲經濟暨貨幣聯盟的第三階段,開始固定匯率,歐洲央行著手將國外匯率引入歐元。2002年,歐元實體貨幣上路。目前為止歐盟計有15個國家:法國、德國、義大利、比利時、荷蘭、盧森堡、愛爾蘭、希臘、奧地利、西班牙、葡萄牙、芬蘭、英國、丹麥及瑞典,除英國、丹麥及瑞典之外,都取消該國既有貨幣,加入歐元聯盟。因而,馬克期貨也自此消失。
  1. 日圓期貨(JY)
日本自1886年起採用金本位制,並發行可以兌換金幣的日本銀行券,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日本廢除了金本位制,1964年日圓成為國際流通貨幣,布列敦森林體系瓦解後,日圓在1971年實施浮動匯率,此後日圓日趨堅挺,與美元的弱勢形成強烈的對比,並成為較強的國際貨幣。
日本是一個自然資源貧乏、國土狹小的國家,經濟發展的強勁推動力必須來自對外貿易,日本的進口額很高,但出口額更高,每年都有巨額的外貿順差,是世界第三大進口國及出口國,日本經濟近年來一直保持很高的增長速度,1951-1973年國民生產總值平均增加率高達10.1%,在眾多西方國家中屈居一指, 1968年日本國民生產總值已達到1428億美元,僅次於美國,居世界第二位,1985年日本取代美國成為世界最大的債權國,雖然1985年日圓持續升值對國內經濟造成不利影響,但經過產業調整,工業生產很快恢復,失業率降低,1991年底至1992年初,日本金融醜聞傳出,經濟開始蕭條,成長速度減緩,目前日本經濟上未全面復甦,2001年3月日本銀行再度恢復零利率,以期刺激經濟為目標。
2007年年中次級房貸效應導致全球金融市場全面性的拉回,進而造成日圓利差交易不斷平倉,而產生全球股市下跌,而日圓升值的現象。產生這個這個現象的主因來自於日圓利差交易,由於日本長期以來實行超低利率政策,因此日本國內外投資機構和個人投資者,採取借貸低利率的日圓,然後轉投資高利率貨幣如紐幣、澳幣、美元或英鎊等等,或者是投資預期報酬較高的全球股票市場,待獲得高報酬收益後,再還清日圓借貸。因此,利差交易的報酬公式如下:
典型利差交易報酬=標的貨幣存款利率-日圓借款利率+標的貨幣對日圓的升值幅度
由於標的貨幣存款利率和日圓借款利率主要取於央行的利率政策,在大多時候為固定變數,因此影響利差交易報酬的主要變數便來自於標的貨幣相對於日圓的升貶值態勢。當日圓升值幅度大於外幣存款利差時,此時利差交易便會呈現虧損狀態。
  1. 英鎊期貨(JY)
英鎊是英國國家貨幣和貨幣單位名稱。英國雖然是歐盟的成員國,但尚未加入歐元區,故仍然使用英鎊。英鎊主要由英格蘭銀行發行,但亦有其他發行機構。除了英國,英國海外領地的貨幣也以鎊作為單位,與英鎊的匯率固定為1:1。影響英鎊匯率走勢的因素有:
利率:央行的主要利率是最低貸款利率(基本利率)。每月第一週,央行會用利率調整來向市場發出明確的貨幣政策信號。利率變化通常會對英鎊走勢產生較大影影。
英國政府債券:十年期英國政府債券收益率與同期其他國家債券或美國國庫券收益率的利差也會影響英鎊和其他國家貨幣的匯率。
經濟數據:影響英鎊的主要經濟數據包括初始失業人數、初始失業率、扣除抵押貸款外的零售物價指數、零售銷售、工業生產、GDP成長率、採購經理人指數、貨幣供給量、製造業及服務業調查..等等。
金融時報100指數:與美國和日本不同的是,英國股票指數對英鎊的影響相對較小,僅管如此,金融時報指數和美股有很高的聯動性。
  1. 澳幣期貨(AD)
CME澳幣期貨於1987正式掛牌上市,隔年澳幣選擇權也隨之上市,CME澳幣期貨提供公司法人及個人投資戶針對澳幣匯率進行避險或投機的工具與管道,目前人工交易與電子盤交易同步進行。
由於Carry Trade(以低利率貨幣貸入資金,再轉存高利率貨幣或投資高利率貨幣資產)的盛行與近年來全球金融市場的劇烈波動,連帶影響澳幣的波動也同步加遽,也提供了CME澳幣期貨的交易機會。
除了一般影響外匯的基本因素,如貿易順逆差、利率動向、物價水準、經濟景氣以及央行的貨幣政策外,澳幣波動亦格外受下列因素所影響:
(1)受商品價格變化影響:
澳洲與加拿大、紐西蘭等十分依賴天然資源出口的國家之貨幣,通常有「商品貨幣(commodity currencies)」之稱,澳幣匯率與金、銅、鎳、煤炭和羊毛等商品價格存在相當緊密的聯繫,這些商品站澳大利亞總出口額近2/3之強,因此澳幣的走勢往往受到這些商品價格變化影響,因此澳幣經常在通膨的經濟環境下獲得支撐,因為此時正是這些商品價格高漲的時候。
(2)受Carry Trade的影響:
Carry Trade是以低利率貨幣貸入資金,再轉存高利率貨幣或投資高利率貨幣資產,日本政府長期維持低利率政策(0.5%),與澳幣利率相差約有4%以上,因此借日幣投資澳幣資產是Carry Trade盛行的方式之一;而當日本利率政策或是日幣出現變化時,又或是Carry Trade所投資的金融市場面臨跌價風險時,Carry Trade便出現回補壓力,造成資金大幅撤出,連帶使澳幣面臨激烈的貶值。
  1. 美元指數期貨(DX)
出人意料的,美元指數並非來自CBOT或是CME交易所,而是出自紐約棉花交易所(NYCE)。紐約棉花交易所建立於1870年,初期由一群棉花商人及仲介商所組成,目前是紐約最古老的商品交易所,也是全球最重要的棉花期貨與選擇權交易所。在1985年,紐約棉花交易所成立了金融部門,正式進軍全球金融商品市場,首先推出的便是美元指數期貨。美元指數期貨的計算原則是以全球各主要國家與美國之間的貿易量為基礎,以加權的方式計算出美元的整體強弱程度,以 100為強弱分界線。一共採取了10個國家為計算標的,以歐元、日圓、瑞士法郎、及英鎊為主。
在歐元推出後,德國馬克、法國法郎、義大利里拉、荷蘭幣、及比利時法郎五合一,歐元一躍成為最重要的權值貨幣,占美元指數總成數高達57.6%,影響甚鉅,權值也形成集中在歐元、日圓、及英鎊三者身上的趨勢。因此,歐洲央行的貨幣政策動向及歐元區的經濟表現都是觀察美元指數強弱不可或缺的要素。

歐元期貨(EC)、日圓期貨(JY)、英鎊期貨(BP)、澳幣期貨(AD)、加幣期貨(CD)、瑞士法郎期貨(SF)、美元指數期貨(DX)交易月份為3、6、9、12等季月,最後交易日為合約月份第三個星期三之前二個營業日。 
資料來源:網路資料整理編纂

國外商品期貨(四):商品期貨-農產品

商品期貨是標的物為實物商品的一種期貨合約,是關於買賣雙方在未來某個約定的日期以簽約時約定的價格買賣某一數量的實物商品的標準化協議。商品期貨交易,是在期貨交易所內買賣特定商品的標準化合同的交易方式。商品期貨是期貨交易的起源,商品期貨交易的種類隨著交易發展而不斷增加,從傳統的穀物、畜產品等農產品期貨,發展到各種有色金屬、貴金屬和能源等大宗產品的期貨交易。
  1. 農產品期貨
農產品是最早構成期貨交易的商品。包括:
糧食期貨:主要有小麥期貨、玉米期貨、大豆期貨、豆油期貨、紅豆期貨等等。
經濟作物類期貨:有原糖、咖啡、可可、橙汁、棕櫚油和菜籽期貨。
畜產品期貨:主要有肉類製品和皮毛製品兩大類期貨。
林產品期貨:主要有木材期貨和天然橡膠期貨。
農產品期貨的交易主要集中在美國的芝加哥期貨交易所CBOT。農產品因與生活息息相關,是相當重要的大宗物資,所以一直是交易量相當大的期貨商品。
農產品期貨提供現貨相關廠商相當重要的避險管道,規避從播種、發芽一直到收成期間,種種天氣的因素對生產量的影響,以降低可能的損失。投機者也可藉此達到獲利的目的,同時提供避險者避險的機會。
一般而言,影響農作物價格的因素,可歸納成:
◎ 天氣變化
◎ 庫存率
◎ 產地種植面積
◎ 各國需求
◎ 替代品興起對相關作物的價格排擠
◎ 政府農業政策、收穫預測
◎ 匯率


一般商品期貨幾乎都是採實物交割,農產品類也不例外。在第一通知日起,期貨賣方留倉者基於其調度的需求,有權向交易所提出交割要求,此時交易所會指定當時最早的買方留倉者進行實物交割,故一般投機者必須於第一通知日前將部位了結,以免遭受被點交割之風險。最後交易日結束後,未平倉的買賣雙方都必須實務交割,買方付出交割總價款、賣方依交易所指定方式交付相當的現貨數量,進行實務的交割。故投資人必須留意交易商品的各項日期,以免必須承擔意料之外的義務。

(1)黃豆類期貨:
黃豆類期貨包括了黃豆期貨(S)、黃豆油期貨(BO)和黃豆粉期貨(SM),主要交易於芝加哥期貨交易所(CBOT),黃豆是具有想當高經濟價值的農作物,不僅可提煉出黃豆油,剩餘的黃豆粉是飼料中重要的蛋白質來源。黃豆的主要用途不在於黃豆本身,而是在經過榨壓後可加工製成的黃豆油和黃豆粉,黃豆價格受到黃豆油和黃豆粉需求變化的影響,黃豆的供需狀況也會帶動黃豆油和黃豆粉價格走勢。
黃豆的種植,一般會於5月間播種,9月收成。5至6月播種發芽,此時若雨量稍多有助於黃豆的發芽,但雨量過多或過長,卻不利於黃豆的生長。7至8月為開花及結豆莢時期,豆莢數量決定了黃豆收成的多寡,若氣候過於乾燥會不利豆莢的生長。9月收成期一樣會擔心過多的雨量,造成豆莢的破壞,影響最後收成的結果。
黃豆期貨(S)的交易月份為1,3,5,7,8,9,11等月份,最後交易日為合約月份15日的前一營業日。黃豆油期貨(BO)和黃豆粉期貨(SM)的交易月份為1,3,5,7,8,9,10,12等月份,最後交易日為合約月份15日的前一營業日。

(2)玉米期貨(C):
玉米品種眾多,一般分類為白玉米、黃玉米與混和玉米,其中以黃玉米的經濟價值較高,美、日等期貨交易所的玉米期貨皆以黃玉米作為交割標的。
美國是全球玉米主要的生產國,占全球總生產量的四成左右,其次為中國、巴西、墨西哥等地,主因是玉米的生長適合在多雨潮濕的環境,美國中西部除地區廣大外,氣候亦適合玉米的生長,也因此為美國帶來不少的貿易收入。
玉米的栽種,一般在4至6月份種植,10至11月收成。儘管玉米適合潮濕多雨的氣候,但在種植期間若雨量過多仍會影響到玉米的生長,所以這段時間的氣候因素對產量會有相當程度的影響。
玉米的用途,主要在人類食用、動物飼料、加工糖製品、造紙、、、等等,特別是動物性飼料,由於是動物熱量的重要來源,含有豐富的蛋白質以及碳水化合物,占了75%的使用量,所以豬、牛的飼養數量以及價格對玉米價格的變化有重要的影響。
另外,玉米的種植期為4月,黃豆的種植期為5月,若農民認為玉米價格比黃豆有利,有可能增加玉米的栽種,將會影響日後的收成數量,對二者價格的變化會有平衡的效果。
玉米期貨(C)的交易月份為3, 5, 7, 9,12等月份,最後交易日為合約月份15日的前一營業日。

(3)小麥期貨(W):
小麥與上述商品不同之處,在於小麥主要提供人類食用,較少做為動物飼料之用,所以民生物資的消耗狀況對小麥價格的影響較大。
依照播種及收成的季節,可將小麥分成春麥及冬麥,春麥一般在冬天的積雪溶雪過後開始播種,而在初秋左右收成;冬麥則在秋天播種,隔年5月起收割。由於土壤過乾、過濕都會影響小麥發芽生長,所以像這幾年的暖冬現象,無法讓冬麥在大雪保護下慢慢生長,冬季過短且容易造成害蟲侵蝕種子,都會影響隔年冬麥的收成。
小麥主要生產國為中國、前蘇聯、美國、加拿大、法國、德國、、、等,但中國與蘇聯主要為提供本國消耗,美國與加拿大則為主要出口國,出口到前蘇聯、中國、日本等地區。

美國農業部定期會有供需月報、穀物季末庫存報告、種植面積調查和出口銷售數據的公佈,均為了解小麥市場的重要資訊,這些數據的公佈往往使小麥價格出現短暫的劇烈波動,在操作小麥期貨時應特別留意。小麥期貨(W)的交易月份為3, 5, 7, 9,12等月份,最後交易日為合約月份15日的前一營業日。 
資料來源:網路資量整理編纂

國外商品期貨(五):商品期貨-金屬

目前,在國際期貨市場上上市交易的有色金屬主要有10種,即銅、鋁、鉛、鋅、錫、鎳、鈀、鉑、金、銀。其中金、銀、鉑、鈀等期貨因其價值高又稱為貴金屬期貨。

(1) 黃金期貨(GC):
黃金是人類歷史上最早知道的金屬之一,早在古埃及等上古史紀,就因其質地較軟、易分割、易儲存等特點而被人類廣泛作為貨幣使用,是財富和權力的象徵,如今黃金仍然有保值的功能。黃金具有極佳的工業性質,同時也是金飾製造、儲存與交易的重要媒介,其可永久保存的特性,使其與政治和經濟情勢關係密切,往往在戰爭、政治情況不穩定時成為最佳的通用貨幣。在期貨市場上,黃金期貨也是重要的商品期貨之一,目前以美國的紐約商業交易所(NYMEX)掛牌上市的黃金期貨交易最為熱絡。

影響黃金價格的關鍵因素:
黃金和任何商品一樣,其價格也是由供需兩方來決定,但是全球黃金的總存量的數字相當龐大,平均每年黃金的總供量僅占全球官方持有黃金存量的11%左右。黃金供給面的特性為-產量僅代表總供給的一小部分的特性。此特性和農產品恰好相反,農產品的存量通常為年產量的一小部份,導致兩者差異的原因在於,黃金可以儲藏,不會損失不見;而農產品無法永久儲藏,一經消費使用則會耗損。

黃金的主要供應來源為採礦、金屑回收和拋售,其中每年新礦產量佔總出土的累積量比例很小,變化不大,而政府的拋售對市場影響較為明顯,過去各國央行以及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拋售黃金便是壓抑金價走勢的重要因素。

黃金的需求與經濟景氣相關,主要可以分為三大類:首飾業、工業需求以及投資需求。
其中以首飾業所佔比重最大,高達77%,首飾的需求是有季節性的,像中國和印度就往往在過年的時候需求明顯增加。工業需求則為黃金總需求量的11%,主要以電子產品為主。由於黃金本身具有價值儲存的特性,因此除了實質需求外,還有所謂的投資需求,佔總需求的12%。

黃金具有保值的貨幣角色,在通貨膨脹時期,大家往往會將貨幣轉換成黃金儲存,或投資與黃金相關商品避險,近年來各國經濟成長,物價逐年上升,通貨膨脹壓力增加,成為推升黃金價格的主要力道。

黃金的價格也受到國家的安定性影響,尤其在戰爭、動亂時期,貨幣大幅貶值,黃金的保質特性就被突顯出來,1979年金價當時創下每盎司850美元的歷史高點,即是受到伊朗挾持美國人以及蘇聯入侵阿富汗事件的衝擊。

美元和黃金的走勢大致呈現負相關,理由在於如果美元本身轉強,而黃金實質價格沒有變動的情況下,則以美元計價的黃金價格會下跌;反之美元本身轉弱,而黃金實質價格沒有變動的情況下,則以美元計價的黃金價格會上漲。此關係也存在於美元和油價之間。

影響黃金漲跌的相關因素分述如下表:

金價漲跌情境對應之條件
影響因素
金價走揚
金價走跌
股市表現
空頭
多頭
經濟表現
經濟衰退
經濟成長
國際政治
緊張
緩和
油價
上漲
下跌
美元
走弱
走強
物價水準
通貨膨脹
通貨緊縮
紐約黃金期貨(GC)的交易月份為2, 4, 6, 8, 10, 12等月份,最後交易日為合約月份倒數第三個營業日。

(2) 銅期貨(HG):
銅具有良好的強度、延展性、抗腐蝕性以及導電、導熱性,在工業上廣泛應用,為不可或缺的重要原料,也是國際貿易上交易極為熱絡的商品之一。最早出現的銅期貨契約是在倫敦期貨交易所(LME)交易,其成交量也最大,其次是紐約商業交易所(NYMEX)的銅期貨,交易也頗為熱絡,由於LME的交易規則較為複雜,交易成本也較高,通常掌握在實務商手中,因此對一般投資人而言,紐約商業交易所(NYMEX)的銅期貨契約為較適合的投資工具。
銅的來源主要有兩種:一為新開採銅礦精煉而得,另一為廢銅加工成的再生銅,由於目前缺乏大規模的新礦床,且銅的生產成本逐漸上升,使得銅礦愈來愈不易經營,而廢銅的回收加工變得日益重要,佔銅產量的比例漸增。全球最大的銅生產國為智利,產量佔全球的36%,其次為美國、印尼和祕魯,由於銅的生產集中於少數廠商,任何影響到主產國或銅礦公司正常運作的消息,都可能激勵銅價大漲,如智利發生罷工事件而影響到生產時,國際銅價便隨之攀升。

銅廣泛應用於建築、汽車、電子和通訊器材,其中尤以建築業對銅的需求最大,根據LME 所提供的數據,建築業佔總消耗量的48%,因此,當房屋市場景氣熱絡時,往往帶動銅價上揚,美國以及其他重要地區的新屋開工數經常是市場注目的焦點,另外新的電子產品或汽車產業的變化,也可能影響銅的需求量,近來油價高漲,使得油電混合的雙動力汽車更具吸引力,有分析師估計雙動力汽車使用銅的數量將為一般傳統汽車的兩倍,因此若未來雙動力汽車更為普及,銅的需求量也將大幅增加。

近年來美國、歐盟、日本和韓國的銅需求量減少,而新興國家如中國、印度、俄羅斯和巴西的需求量漸增,尤其中國的需求量已超越美國、歐盟,成為銅的最大消耗國,中國的GDP 成長率以及經濟政策也成了銅期貨市場重要的觀察指標之一。2006 年5 月23 日中國將第一季GDP 成長年率由10.2%上修至10.3%,激勵LME 銅價單日飆漲了14%,NYMEX的七月銅期貨價格也大漲了12%。

在操作銅期貨時,應特別留意三大交易所(LME、NYMEX和上海期貨交易所)的銅庫存變化,當庫存量突然大增時,對銅價為利空,若庫存量明顯減少而引發供應短缺的危機時,銅價就有被大幅推升的可能。

價格影響因素:
1.銅的供需關係
根據供需原理,當銅的供給大於需求時,其銅價下跌,反之則上漲。表現銅的供需關係的一個最重要指標就是銅的庫存,交易者不可不重視。一般來說,銅的庫存分為報告庫存和非報告庫存兩種。報告庫存是指交易所庫存,目前世界上較大的銅期貨交易所,有倫敦金屬交易所,紐約商品交易所和上海期貨交易所。三個交易所均定期公佈指定倉庫的庫存。而非報告庫存是指全球範圍內的生產商、貿易商和消費者手中持有的庫存。由於這些庫存不會定期對外公佈,因此難以統計,故一般都以交易所庫存來衡量銅的供需關係。

2.全球經濟景氣
銅是重要的原物料,其需求量與全球經濟情況相關。經濟景氣時,銅需求增加,從而帶動銅價上升,經濟蕭條時,銅需求萎縮,從而促使銅價下跌。因此投資人可觀察各項經濟指標,例如GDP增長率以及工業生產增長率,來了解全球景氣現況,藉以研判銅價中長期的漲跌趨勢。

3.主要產銅國與消耗國的政策
智利和美國分居世界前兩大產國,總合占世界銅產量的40%,美國的銅集中在西部,亞利桑那州就達全美產量的65%。美國是銅的最大消耗國,接著是俄國和日本,這三個國家的消耗量就佔全球的50%左右,其他的消耗大國還有英、德、中國大陸。這些國家有關銅的進出口或是關稅政策,也會影響國際銅價。

4.用銅產業發展趨勢的變化
銅的消費量是影響銅價的直接因素,而用銅行業的發展則是影響消費量的重要因素。80年代中期,美國、日本和西歐國家的銅消費中,電氣工業所占比重最大,而進入90年代後,建築業中管道用銅大幅增加,成為銅消耗量最大的業別,因此美國的住屋開工率也就成了影響銅價的因素之一,投資人可注意這一項經濟指標。

5.原油的價格波動會對銅價產生影響
原油和銅都是國際重要原物料,它們需求的旺盛與否最能反映經濟的好壞,所以從長期看,油價和銅價的高低與經濟發展的快慢有密切的相關性。因此就出現了銅價與油價一定程度上的正相關性。銅的交易者可參考原油價格漲跌來掌握銅價。如果說油價合理的上漲,表現經濟緩步復甦,那麼油價的上揚會帶動銅價上漲。但如果油價上漲到合理的水準後仍持續飆升,投資人會轉而關心油價的飆升對未來經濟發展產生負面影響,甚至導致通貨膨脹經濟衰退,這時油價的上揚反而成了銅市場的利空因素。因此輕原油期貨與銅期貨也有連帶性的波動。

6.匯率變化
國際上銅的交易一般以美元計價,以美元計價的國際銅價也會受到匯率的影響,不過決定銅價走勢的根本因素是銅的供求關係,匯率因素不能改變銅市場的基本格局,而只是在短線漲跌幅度上可能產生影響,對短線操作者而言,是可以注意研判的因素之一。紐約銅期貨(HG)的交易月份為3,5,7,9,12等月份,最後交易日為合約月份倒數第三個營業日。

資料來源:網路資料整理編纂

國外商品期貨(六):商品期貨-能源


能源期貨商品包括了原油、熱燃油、汽油、天然氣等期貨契約,交易此類商品的市場主要有美國紐約期貨交易所 NYMEX、英國的洲際期貨交易所 ICE Futures(前身為國際石油交易所 IPE)以及日本東京工業品交易所 TOCOM,其中尤以 NYMEX 的原油期貨發展較早,交易也最為熱絡,被視為國際油價的重要參考指標。

能源價格主要決定於供需基本面的變化,由於石油的生產集中在某幾個特定的國家或地區,因此主要石油生產國的政治情勢往往是能源期貨市場關心的話題,除了美國、加拿大兩個主要石油生產國以外,目前大部分的油源掌握在政情不穩定的中東地區、委內瑞拉、奈及利亞和印尼等國,當生產國發生重大變故,如戰爭、罷工、以及天然災害等,石油的供應隨時有中斷的可能,進而推升油價。

生產國政府的相關政策也是應留意的重點,產油國對於外國公司開採當地油田的規定、對出口國的禁運措施、石油輸出國家組織 OPEC 對各國產量配額的調整以及會員國對於遵守協議的態度,均是影響原油供給的因素。

氣候的變化對能源供需也扮演著重要角色,在緯度較高的地區,冬季時有以燃料油取暖的需求,因此當氣溫愈低,熱燃油的價格也隨之攀升,若遇到暖冬,石油的消耗將不如預期,使得庫存增加,對油價不利。在夏季時則應留意颶風的動向,由於美國的煉油設施主要集中在南部墨西哥灣地區,因此當颶風過境可能影響石油生產時,油價也會因此飆高。

由於石油的供應潛在著許多不穩定因素,而且石油有耗盡的一天,加上近年來油價高漲,各國紛紛展開替代能源的研發,如太陽能、核能、天然氣和生物能源,雖然其重要性仍不如石油,但隨著科技發展和替代能源的普及,將減低全球對於石油的依賴。

需求是主導能源價格的重要因素,反過來看,能源的價格也直接影響需求量。當經濟處於成長階段,各產業的活動將帶動原油需求上升,進而推高油價,但當油價上漲到某個程度,生產成本的提高對經濟成長帶來負面影響時,石油的需求量會減少,而油價也就隨之回跌。美國能源部於每週三公佈能源庫存報告,包括原油、汽油、燃料油和石油氣的庫存變化,週四有天然氣庫存報告的公佈,另外,國際能源署(IEA)和石油輸出國家組織(OPEC)的原油供需月報,均有關於原油供需狀況的統計,並預估未來一段時間內的平均原油價格,這些數據往往對能源市場產生短暫的衝擊,對操作能源期貨的投資人而言,是不可忽視的參考工具。

(1) 輕原油期貨(CL)
世界最早有關石油類產品的期貨契約,是由紐約棉花交易所於1971年所推出的丙浣期貨契約,但一直不受市場注意,直到1978年推出熱燃油期貨合約才算真正奠定能源期貨市場之基礎,隨後其他相關石油期貨契約紛紛出籠,但僅有NYMEXIPE算是較成功的範例,1983年紐約商業交易所(NYMEX)推出的輕原油合約更是大受歡迎,成為石油類期貨商品的主流。
輕原油是目前世界上交易最活躍的商品期貨,在過去十年當中,由於其卓越的流動性及價格的透明度,讓此項期貨合約成為世界上交易量最大的商品,也深為國際間投資人及期貨玩家所喜好。投資人可以選擇在美國的Cushing, Oklahoma之現貨市場進行交割,也可以在國際的現貨市場上透過輸油管(Pipeline)進行交割,而由於其多樣化且便利的交割制度,所以相當方便於有實體交割需求的交易者。
輕原油合約尤其受到提煉者(Refiner)的喜愛,因為藉由提煉輕原油可以產生相當高價值的下游產品如無鉛汽油、熱燃油,石化燃料及航空燃料等。原油蘊藏量有限,隨著文明發展,消費量與日俱增,目前全球主要生產國有美國,加拿大,中東,委內瑞拉等,主要輸出國卻是政局相當不穩定的中東地區,印尼,及委內瑞拉各國,該地若傳出政變,罷工,衝突或油井意外事故,往往能令油價產生戲劇性波動。
輕原油期貨(CL)的交易月份為連續30個月,最後交易日為合約月份前一月第25個日曆日前3個營業日(若第25個日曆日為非營業日,則為第25個日曆日前一營業日的前三個營業日)
(2) 天然氣期貨(NG)
天然氣係古生物遺骸長期沉積地下,經慢慢轉化及變質裂解而產生之氣態碳氫化合物,具可燃性,多在礦區開採原油時伴隨而出。天然氣俗稱天然瓦斯,由瓦斯公司敷設管線供應用戶使用,故又稱為導管瓦斯或自來瓦斯。
天然氣蘊藏在地下約3000 ~ 4000公尺之多孔隙岩層中,主要成分為甲烷,比重0.65,比空氣輕,具有無色、無味、無毒之特性,天然氣公司皆遵照政府規定添加臭劑,以資用戶嗅辨。依其蘊藏狀態,又分為構造性天然氣、水溶性天然氣、煤礦天然氣等三種。而構造性天然氣又可分為伴隨原油出產的溼性天然氣、與不含液體成份的乾性天然氣。
液化天然氣,簡稱LNG,係為使天然氣便於運輸,將天然氣田生產之天然氣,先經淨化處理,再經一連串超低溫(-162)予以液化,俾利用天然氣船由產地輸送至各地。天然氣經液化之後,體積縮小為原來的1/625,既便於儲存與運輸,又可利用海水很簡單地將之氣化,是極為方便,高效率的燃料,更被公認是地球上最乾淨的能源之一。
天然氣主要有以下幾個用途:
(1)      天然氣發電,具有緩解能源緊缺、降低燃煤發電比例,減少環境污染的有效途徑,且從經濟效益看,天然氣發電的單位裝機容量所需投資少,建設工期短,上網電價較低,具有較強的競爭力。
(2)      天然氣化工工業,天然氣是制造氮肥的最佳原料,具有投資少、成本低、污染少等特點。天然氣占氮肥生產原料的比重,世界平均為80%左右。
(3)      城市燃氣事業,特別是居民生活用燃料。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及環保意識的增強,大部分城市對天然氣的需求明顯增加。天然氣作為民用燃料的經濟效益也大於工業燃料。
(4)      壓縮天然氣汽車,以天然氣代替汽車用油,具有價格低、污染少、安全等優點。
1980年代環保意識抬頭,世界需求乾淨能源的呼聲高漲,各國政府也透過立法程序來傳達這種趨勢,天然氣曾被視為最乾淨的能源之一,再加上1990年中東的波灣危機,加深美國及主要石油消耗國家研發替代能源的決心,因此,在還未發明真正的替代能源前,較乾淨的天然氣需求量自然會增加,不過,因技術及使用習慣的影響,在本世紀前天然氣尚難成為重要的能源。國際市場上的天然氣期貨合約起使於1990年紐約商業交易所(NYMEX),天然氣期貨(NG)的交易月份為連續72個月,最後交易日為合約月份第一個日曆日前3個營業日。
資料來源:網路資料整理編纂

國外期貨交易所熱門商品

(一)芝加哥商品交易所(CME):
指數期貨:MINI-S&P500指數(ES)、MINI-NASDAQ100指數(NQ)
利率期貨:三月期歐洲美元(ED)
外匯期貨:歐元(EC)、日圓(JY)、英鎊(BP)、瑞士法郎(SF)、澳幣(AD)、加幣(CD)

(二)美國芝加哥交易所(CBOT):
指數期貨:小道瓊(YM)
利率期貨:10年美國債券(TY)、5年美國債券(FV)
農產品期貨:黃豆(S)、玉米(C)、小麥(W)、黃豆油(BO)、黃豆粉(SM)

(三)紐約商業交易所(NYMEX):
金屬期貨:黃金(GC)、白銀(SI)、銅(HG)
能源期貨:輕原油(CL)、天燃氣(NG)

(四)紐約期貨交易所(NYBOT):
外匯期貨:美元指數(DX)
軟性商品期貨:11號糖(SB)、可可豆(CC)

(五)倫敦國際金融期貨交易所(LIFFE):
指數期貨:倫敦金融時報指數(FFI)、法國CAC-40指數(FCE)
利率期貨:英國長期公債(FLG)

(六)歐洲期貨交易所(EUREX):
指數期貨:德國指數(DAX)、歐盟藍籌50指數(ESX)
利率期貨:歐元10年債Euro Bund(FGBL)、歐元5年債Euro Bund(FGBM)

(七)澳洲雪黎期貨交易所
指數期貨:澳洲雪梨指數(AP)

(八)新加坡期貨交易所(SGX)
指數期貨:摩根台指(STW)、日經225指數(SSI)、富時中國A50指數(CN)

(九)香港交易所(HKFx)
指數期貨:恆生指數(HSI)、H股指數(HHI)


(十)大阪證券交易所(OSE)
指數期貨:大日經225指數(JNI)、小日經225指數(JNM)

(十一)東京工業交易所(TCE)
金屬期貨:黃金(JAU)、白金(JPL)
商品期貨:橡膠(JRU)
  • 海外期貨小規格商品
(一)芝加哥商品交易所(CME):
指數期貨:MINI-S&P500指數(ES)、MINI-NASDAQ100指數(NQ)
外匯期貨:小歐元(MEC)、微型歐元(ECM)

(二)美國芝加哥交易所(CBOT):
指數期貨:小道瓊(YM)
農產品期貨:小黃豆(YK)、小玉米(YC)

(三)紐約商業交易所(NYMEX):
金屬期貨:微型黃金(MGC)

(四)倫敦國際金融期貨交易所(LIFFE):
金屬期貨:小黃金(YG)、小白銀(YI)

(五)新加坡期貨交易所(SGX)
指數期貨:摩根台指(STW)、富時中國A50指數(CN)

(六)香港交易所(HKFx)
指數期貨:小恆生指數(MHI)、小H股指數(MCH)

(七)大阪證券交易所(OSE)

指數期貨:小日經225指數(JNM) 

國外期貨商品保證金查詢

資料來源:https://reurl.cc/W1E2O

國外期貨合約規格、最小跳動值、漲跌停、交易月份、本地交易時間

資料來源:https://reurl.cc/Qb7v2


2019年1月15日 星期二

會發生大行情的時間:主要經濟數據發布

重大數據發布前,股匯市通常會呈現盤整或平穩的波動,因為觀望氣息濃厚,待消息發布後,才會有比較劇烈的上漲或下跌的走勢。如何得知經濟指標預告及發佈時間:https://reurl.cc/RX0zG


交易時間設定別搞錯:日光節約時間(夏令時間)

日光節約時間(Daylight Saving Time),也叫夏令時間(Summer Time),由於夏天日間時間長,為了節約能源和充分利用日間時間,各國到夏季時,會將地方時撥快1個小時,到了秋天,再撥慢1小時。 日光節約時間比標準時快一個小時。 例如,在夏令時的實施期間,標準時間的上午10點就成了夏令時的上午11點。

在程式交易方面,要注意時間的設定,不確定的話,要參見「全球交易時間一覽表」(https://reurl.cc/60y8y)